87岁老人突发心梗!芝罘医院紧急救治1.5小时转危为安!
预防心梗
近日,今年87岁王女士因胸口剧烈疼痛,全身乏力、恶心,晚上20点55分被家人送到芝罘医院急诊就医。急诊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,提示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。医院立即开启“绿色通道”,组织心血管内科、导管室、麻醉手术科等有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抢救,仅用1.5小时便完成手术,成功挽救了王女士的生命。
乏力、出汗、胸口剧烈疼痛
87岁老人确诊心梗
据了解,患者王女士曾于就诊当日中午12时许,就曾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在家自行服药后有所缓解,下午17时活动后再次出现心前区烧灼样疼痛,伴后背疼痛、出汗、再次服药后,症状无明显好转,为求进一步诊治,当晚20时55分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芝罘医院急诊科。

急诊科医师胡晋恺接诊询问病史后,立即为其完善心电图、抽血检查,同时请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会诊。心血管内科医师刘珍紧急前往急诊科会诊,刘珍查看相关检查报告后,结合患者典型胸痛症状,初步诊断为:急性前壁心肌梗死,并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溶栓治疗。由于王女士病情危重,随着时间的推移,患者随时有恶性心律失常、心脏骤停等风险,需要立即手术治疗。
命悬一线
介入手术1.5小时抢救转危为安
早一分钟打通血管,就多一分生的希望,每一秒的拖延,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。经患者家属同意后,心血管内科立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救治绿色通道,联系相关科室进行术前准备。此时,下班在家的心血管内科于复川副主任在接到电话后,第一时间驱车紧急赶到导管室,共同讨论制定了“冠状动脉造影术+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”手术方案。

局部麻醉、动脉穿刺、冠状动脉造影......深夜22时,王女士被推进导管室,心血管内科、导管室等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,为其进行手术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熟练的专业技术,于复川副主任带领团队迅速找到冠状动脉“罪犯”血管,在病变狭窄处植入支架,经过30分钟紧张的手术后,成功开通了患者堵塞的血管。术后,王女士胸痛症状明显缓解,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,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,王女士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。“近期,气温逐渐降低、早晚温差大,是心梗的高发期。”芝罘医院心血管内科宋红云主任提醒,“心肌梗死发生时,多数患者会表现为持续的胸闷、胸痛、心慌的症状,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可缓解,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满头大汗,还有可能会表现为濒死感。有的患者发病比较急,会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,导致猝死。”

冬季天气寒冷,温差变化较大时,可直接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增快、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等一系列生理变化,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由此显著升高,在冬季更要提防心梗的发生。如果近日新增有乏力、胸部不适,活动时心悸、气短、烦躁、心绞痛频发等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。“一旦出现突发性的胸闷胸痛,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,并且伴有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呕吐、恶心等症状,可考虑为心梗,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。”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于复川提醒大家。
注意!
这4个症状可能是心梗前兆
1.长时间的心绞痛:大部分人会突然发现持续20分钟 以上的心绞痛,既往有过心绞痛的者,症状加重,时间延长。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、出汗、恐惧或濒死感;
2.胃肠道反应: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;
3.休克、晕倒等症状: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,而是直接休克、晕厥;
4.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: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,就出现身体疼痛,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。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,可能是肩膀疼痛、后背疼痛,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、腹泻。
如何预防冬季心梗的发生?
1.健康的生活方式,要戒烟限酒,有规律的生活,适当运动,不要熬夜;
2.对于老年患者,尤其是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保暖,寒冷的时候不要过早出去锻炼,并且要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;
3.别放松相关疾病治疗。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患者,要按医嘱服药,做到服药定时定量,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;
4.保持平和心态,注意控制情绪,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紧张。